机械加工工序顺序的安排原则
2024-07-02 12:00:00

机械加工工序顺序的安排原则



在安排加工顺序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:   
    1) 先基准面后其它。应首先安排被选作精基准的表面的加工,再以加工出的精基准为定位基准,安排其它表面的加工。该原则还有另外一层意思,是指精加工前应先修一下精基准。例如,精度要求高的轴类零件,第一道加工工序就是以外圆面为粗基准加工两端面及顶尖孔,再以顶尖孔定位完成各表面的粗加工;精加工开始前首先要修整顶尖孔,以提高轴在精加工时的定位精度,然后再安排各外圆面的精加工。   
    2) 先粗后精。这是指先安排各表面粗加工,后安排精加工。   
    3) 先主后次。主要表面一般指零件上的设计基准面和重要工作面。这些表面是决定零件质量的主要因素,对其进行加工是工艺过程的主要内容,因而在确定加工顺序时,要首先考虑加工主要表面的工序安排,以保证主要表面的加工精度。在安排好主要表面加工顺序后,常常从加工的方便与经济角度出发,安排次要表面的加工。此外,次要表面和主要表面之间往往有相互位置要求,常常要求在主要表面加工后,以主要表面定位进行加工。   
    4) 先面后孔。这主要是指箱体和支架类零件的加工而言。一般这类零件上既有平面,又有孔或孔系,这时应先将平面(通常是装配基准)加工出来,再以平面为基准加工孔或孔系。此外,在毛坯面上钻孔或镗孔,容易使钻头引偏或打刀。此时也应先加工面,再加工孔,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。 


    制定工艺路线时,必须充分考虑采用确保产品质量,并以最经济的办法达到所要求的生产纲领的必要措施,即应该作到:技术上先进、经济上合理,并有良好、安全的劳动条件。 零件加工时,一般不是依次加工完各个表面,而是将各表面的粗、精加工分开进行,为此,通常将整个工艺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加工阶段: 

1、粗加工阶段 
    本阶段的主要作用是切去大部分加工余量,为半精加工提供定位基准和均匀而适当的余量。此外,应注意提高生产率。 
2、半精加工阶段 
    本阶段的作用是为零件主要表面的精加工作好准备(达到一定的精度、粗糙度和精加工余量)并完成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(如钻孔、攻螺纹、铣键槽等),一般在热处理前进行。 
3、精加工阶段 
    本阶段的作用是使零件主要表面的加工达到图样要求。此阶段切去的余量很少。 
4、光整加工阶段 
    本阶段的作用是提高加工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,减小加工面粗糙度值,一般不用来纠正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。主要适于公差等级在IT6以上,粗糙度值Ra在0.2μm以下的表面。


最新资讯
  • 2025-04-24 拉刀技术特性与分类解析

    刀具类型划分,核心优势,模块化设计实现材料节约与制造简化,维护特性,支持局部吃端更换,降低使用成本。整体式拉刀,结构特征,高速钢一体化成型,适用范围,中小型工件精密加工。装配式拉刀,构造特点,模块化拼接结构,应用领域,大尺寸工件及硬质合金刀具组配。切削机理特性,采用梯度齿高设计原理,后置刀齿较前置刀齿具有0.005-0.015mm级差高度,通过连续层切实现材料去除。加工过程中保持恒定线速度,完成粗加工至精加工全流程。

  • 2025-04-21 刀具深冷处理规范

    深冷处理是针对淬火后残留奥氏体组织的强化工艺。当马氏体转变中支点低于0℃时,通过将淬火工件至于低温介质或制冷设备中实现深度冷却,促使参与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化,从而提升材料性能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