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概念
外拉刀:专用于加工零件外表面的拉削刀具,属定制化专用刀具。
特性说明
专一性:单刀适配特定外表面形状及尺寸
结构依赖性:受被加工面几何特征及拉床类型双重影响
类别 | 结构特征 | 适用场景 | 加工优势 | 设备适配性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整体式外拉刀 | 整块工具钢一体成型 | 小型刀具、简单外表面、余量≤1mm | 刚性好,成本低 | 卧式拉床为主 |
组合式外拉刀 | 刀盒+模块化刀块(占比>80%) | 复杂曲面、大余量加工(余量>1.5mm) | 可替换维修,扩展性强 | 立式/卧式侧拉床通用 |
典型应用对比
整体式:轴类零件键槽、平面拉削
组合式:涡轮叶片榫槽、异形导轨加工
核心组件
切削部:主加工区域,齿升量、齿距等参数与内拉刀设计规则一致
校准部:精修表面,确保尺寸精度(IT7~IT8级)
特殊结构:
铲齿设计:直线铲背工艺,需匹配砂轮直径调整齿距
导引模块:仅在非刚性装夹时配置前/后导部
机床适配结构
立式拉床:刀盒通过键槽+螺钉固定于溜板
卧式拉床:刀盒与卡头直连,动态切削模式
材料选择:
整体式:W6Mo5Cr4V2高速钢
组合式刀块:硬质合金涂层刀片(TiAlN涂层)
精度控制:
齿距累积误差≤0.02mm/100mm
齿升量公差±0.005mm
热处理规范:
淬火硬度HRC63~66
三次回火消除残余应力
模块化发展:快换刀块系统提升加工柔性
复合加工:集成振动抑制功能的智能刀盒
数字化升级:基于切削力传感器的自适应拉削系统
刀具类型划分,核心优势,模块化设计实现材料节约与制造简化,维护特性,支持局部吃端更换,降低使用成本。整体式拉刀,结构特征,高速钢一体化成型,适用范围,中小型工件精密加工。装配式拉刀,构造特点,模块化拼接结构,应用领域,大尺寸工件及硬质合金刀具组配。切削机理特性,采用梯度齿高设计原理,后置刀齿较前置刀齿具有0.005-0.015mm级差高度,通过连续层切实现材料去除。加工过程中保持恒定线速度,完成粗加工至精加工全流程。
深冷处理是针对淬火后残留奥氏体组织的强化工艺。当马氏体转变中支点低于0℃时,通过将淬火工件至于低温介质或制冷设备中实现深度冷却,促使参与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化,从而提升材料性能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