铰刀的刃磨
一、前刃面的刃磨
一般是在万能工具磨床上用碟形砂轮的平端面刃磨铰刀的前刃面。
(1)选好砂轮并装在磨头上,将碟形砂轮的平端面修整成边缘高中心低的锥面。
(2)将铰刀顶在两顶针间。
(3)根据确定的砂轮退刀方向,将磨头转过一定角度,以便于砂轮退刀,也使得砂轮只有一个边缘参与磨削。
(4)调准铰刀与砂轮的相对位置,刃磨前角的铰刀,砂轮的端面应通过铰刀的中心,刃磨前角的铰刀,砂轮的端面对铰刀的中心应有一个偏位量。
(5)启动砂轮,开始刃磨。手扶铰刀,使铰刀的前刃面靠在砂轮的端面上,工作台做纵向进给。磨完一个刀齿后在磨另一个刀齿,直至磨完全部刀齿。手给铰刀的作用力要均匀、大小适当,应防烧伤刀齿。砂轮磨至铰刀的两头时,因磨削面积逐渐变小,手的作用力也应相应变小,砂轮不要脱出铰刀的两端,避免铰刀两端出现塌角。
二、后刃面的刃磨
一般是在万能工具磨床上用碗形砂轮的平端面刃磨铰刀的后刃面。刃磨铰刀后刃面时砂轮相对于铰刀的旋转方向有两种情况:
(1)砂轮顺转磨削。砂轮的旋转使铰刀的前刃面紧贴齿托片。刃磨比较安全,但因砂轮的旋转方向是从齿背到刃口,刀刃上易产生毛刺和烧伤。
(2)砂轮逆转磨削。砂轮的旋转有使铰刀的前刃面脱离齿托片的趋势,刃磨时手扶铰刀较困难,甚至会发生事故。因砂轮的旋转方向是从刃口到齿背,刀刃上无毛刺且不易烧伤。
刃磨时注意事项
铰刀刃磨前,应先把铰刀两端的中心孔清理干净,除去中心孔内的锈斑,涂上黄油,然后将铰刀顶在两顶针间,顶针的轴向力大小要合适,顶得太紧,铰刀转动时不灵活,小直径铰刀易发生弯曲;顶得太松,铰刀易产生轴向窜动,使刃磨后的铰刀形状误差较大。
铰刀齿数较少时,宜采用大直径砂轮,为避免磨伤邻齿,可把砂轮架转过20度到30度用砂轮的一个边缘磨后刃面。
刃磨前刃面时,若砂轮先接触刃口部位,则表明前角比原来磨小了,砂轮应横向进刀;若砂轮先接触齿根部位,则表明前角比原来磨大了,砂轮应横向退刀;若砂轮在齿向方向接触不均匀,表明工作台有斜度,应调整工作台。
磨完一个刀齿的后刃面后,应观察刀带的宽窄是否一致,若不一致,则表明有锥度,应调整工作台。
刃磨过程中,应确保刀齿始终紧贴在齿托片的顶端,齿托片应尽可能装在靠刀刃处,防止齿托片滑向刀齿的根部。
刃磨时,工作台的纵向进给要均匀,尤其不能使砂轮在铰刀的某一处停留较长时间,以防烧伤刀齿及在停留处产生凹痕。
刃磨螺旋齿槽铰刀时,用手扶持刀柄并使刀齿前面贴紧齿托片,铰刀在转动中不能停留,在螺旋刀刃的全长上应在手的一次转动下磨出后角,防止中途磨伤刀齿。
花键量规应用指南花键量规的构思与打造,关键在于保障工件花键孔及花键轴配合的精准特性与顺畅互换性。而这里的互换性,实质就是要确保各部件之间可靠的可装配性。在实际操作中,借助综合花键量规对实效边界进行精准把控,即可达成这一目标。所谓实效边界,即由最大实体尺寸携手形位综合误差所勾勒出的边界范畴。在花键的加
车床振刀的原因在车床、镗床等机床的加工过程中,机床震动较为常见,这会导致工件表面出现颤纹,进而使返工率与废品率上升,同时还可能引发震刀打刀的情况。机床震动大多源于机床 - 工件 - 刀具这三个系统中一个或多个系统刚性不足。以下是关于振动、震刀产生时可从哪些方面着手排查的总结:工件方面的排查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