齿轮基本术语解析
2025-07-23 09:08:17

齿轮基本术语解析


1. 模数(Module, M)

模数是衡量齿轮齿大小的基本参数,定义为分度圆齿距与圆周率(π)的比值,单位为毫米(mm)。除模数外,齿轮尺寸还可用周节(CP)径节(DP)表示。

2. 分度圆直径(Pitch Diameter)

分度圆是齿轮设计的基准圆,其直径由模数(M)齿数(Z)决定,计算公式为:

分度圆直径=模数×齿数分度圆直径=模数×齿数

过去称为“基准节径”,现按ISO标准统一称为分度圆直径。

3. 压力角(Pressure Angle)

压力角指齿轮齿形与分度圆交点处的径向线与齿形切线的夹角,通常指分度圆压力角。常见压力角为20°,但也有14.5°、15°、17.5°、22.5°等规格。

4. 蜗杆头数(Number of Threads)

蜗杆的螺旋齿数称为“头数”,相当于齿轮的齿数。头数越多,导程角越大,传动效率越高。

5. 旋向判定(Right-hand / Left-hand)

将齿轮轴垂直放置,若轮齿向右上方倾斜为右旋(R),向左上方倾斜为左旋(L)

6. 模数(M)与周节(CP)的区别

  • 周节(CP):分度圆上相邻两齿对应点的弧长,单位mm。

  • 模数(M):由周节计算得出,公式为:

= frac{CP}{pi} ]
两者均用于表示齿轮齿的大小。

7. 齿隙(Backlash)

齿轮啮合时,齿面间的微小间隙,确保传动平稳,避免卡死。

8. 弯曲强度与齿面强度

  • 弯曲强度:轮齿抵抗弯曲断裂的能力,主要影响齿根强度。

  • 齿面强度:轮齿抵抗表面磨损和点蚀的能力,影响齿轮寿命。

9. 齿轮选型基准

一般需同时考虑弯曲强度和齿面强度,但对于低速、手动或低负载齿轮,可优先以弯曲强度为基准。

10. 中心距(Center Distance)

两齿轮轴线间的距离,影响齿隙大小——中心距越大,齿隙越大。

11. 正齿轮中心距公差

通常取接近基准值的微小公差(±0附近)。

12. 轴交角(Shaft Angle)

相交轴(如伞齿轮)或交错轴(如蜗轮蜗杆)间的夹角,通常为90°,影响啮合接触和齿隙。

13. 组装距离(Mounting Distance)

伞齿轮的锥顶至安装基准面的轴向距离,直接影响齿隙和接触区。

14. 组装距离公差

推荐采用js7~js9级公差,以确保合理的齿隙和接触。

15. 零度伞齿轮(Zero Bevel Gear)

螺旋角为0°的弧齿伞齿轮,兼具直齿伞齿轮的受力特性和弧齿齿轮的高强度、低噪音优势,且可磨削加工以提高精度。

16. 径节(DP)齿轮的分度圆计算

将径节换算为模数:

M=25.4DPM=DP25.4

例如,DP8-15Z齿轮的分度圆直径:

M=25.48≈3.175 mmM=825.43.175mm分度圆直径=3.175×15≈47.625 mm分度圆直径=3.175×1547.625mm

17. 修鼓形加工(Crowning)

沿齿宽方向微调齿形,使中部略凸,避免齿端局部接触,提高载荷分布均匀性。

18. 齿形修形(Profile Modification)

对齿顶或齿根进行微量修整,防止啮合干涉,确保传动平稳。

19. 齿顶倒角(Tip Chamfering)

加工时对齿顶边缘倒角,可防止毛刺、减少搬运损伤,并提高装配安全性。


最新资讯
  • 2025-07-23 齿轮基本术语解析

    齿轮基本术语解析1. 模数(Module, M)模数是衡量齿轮齿大小的基本参数,定义为分度圆齿距与圆周率(π)的比值,单位为毫米(mm)。除模数外,齿轮尺寸还可用周节(CP)和径节(DP)表示。2. 分度圆直径(Pitch Diameter)分度圆是齿轮设计的基准圆,其直径由模数(M)和齿数(Z)决

  • 2025-07-20 键槽拉刀操作规范及维护要点

    键槽拉刀操作规范及维护要点键槽拉刀根据结构特征主要分为三类:平刀体型、宽刀体型以及带倒角齿型。为确保加工质量和延长刀具使用寿命,操作时需注意以下要点:分层加工原则对于余量较大、齿数较多或槽深较深的工件,应采用分次拉削工艺,建议分两次或以上完成加工,以保证加工精度。表面质量控制当加工表面粗糙度不符合要